蘇聯的人口轉移(俄語:Депортации народов в СССР)是一段發生在1930年至1953年的歷史,包含了多種形式的人口轉移,從去富農運動、民族安置到勞動力轉移。這一系列的轉移由蘇聯政府主導,涉及富農、農民、少數民族及佔領區公民,形式包括人口轉移、種族清洗、強迫勞動、種族滅絕、階級滅絕以及強制居留,由國家政治保衛總局(OGPU)和內務人民委員部(NKVD)主導。
在史達林農業集體化時期,富農被視為破壞者,不論其國籍,大量被驅逐到西伯利亞和中亞,持續至1950年初。在1930年和1931年間,180萬多人被送到勞動殖民地和營地,其中有131萬人到達目的地,而富農及其親屬在這過程中死亡的人數為近39萬人。
民族遷移是史達林處理民族問題的手段,不同於以前的是全民族被發配。在1932-1936期間,白俄羅斯、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波蘭人被驅逐,1937年高麗人被發配到中亞,1939年蘇聯入侵波蘭後,新征服的波蘭東部1.5萬人被驅逐。在二戰期間,蘇聯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戰時驅逐,涉及約190萬人,包括克里米亞韃靼人和車臣人的著名驅逐。黑海沿岸地區的其他少數民族也遭到發配,如保加利亞人、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。
此外,勞動力轉移有兩種形式,一種是被強逼的,例如修築R504聯邦公路科力馬段的蘇聯勞改犯,許多在修築中死亡,被稱為「屍骨之路」;另一種是自願的,如處女地運動。這一系列的轉移在史達林去世後停止,但對當時蘇聯內外的民族分佈和社會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