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浩劫: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引發的經濟大蕭條

經濟大蕭條是20世紀最嚴重、影響最廣泛的全球性經濟衰退,其烙印深深地刻在1929年至1933年的歷史記憶中。一場來勢洶洶的經濟風暴,從美國的華爾街股災開始,以股市崩盤為起點,席捲全球,使整個世界沉浸在長達十多年的經濟低谷之中。

經濟大蕭條是20世紀最嚴重、影響最廣泛的全球性經濟衰退,其烙印深深地刻在1929年至1933年的歷史記憶中。一場來勢洶洶的經濟風暴,從美國的華爾街股災開始,以股市崩盤為起點,席捲全球,使整個世界沉浸在長達十多年的經濟低谷之中。

經濟大蕭條的根本原因複雜而多元,但其爆發的契機可追溯至1929年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,那天股市開始出現劇烈下跌,並在10月29日達到巔峰,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華爾街股災。這場股市崩盤徹底撼動了全球金融體系,引發了經濟體系的連鎖反應,並導致了大規模的經濟失調。

經濟大蕭條對各國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,人均所得、稅收、盈利和價格全面下滑,國際貿易銳減了50%。美國失業率飆升至25%,有些國家更是達到33%。全球各大主要城市都深受重創,特別是依賴重工業的地區,許多國家無法進行建築工程,農產品價格亦急跌約60%。第一產業中的經濟作物、採礦、伐木等部門遭受最為沉重的打擊,使許多人陷入極度的貧困與困境。

雖然一些經濟體在30年代中期開始恢復,但大多數國家要等到二戰結束後,經濟才得以復甦。不同經濟學派對經濟大蕭條的原因有不同解釋,但整體而言,這場經濟風暴呼籲人們重新思考資本主義市場的運作方式,並促使政府更多的管制和干預,以避免未來的經濟危機。經濟大蕭條,是一段深刻的歷史,為世界帶來了無數的教訓與反思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