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國民公會

在法國大革命時期,國民公會於1792年9月21日成立,成為該時期的唯一國會,直到1795年10月26日解散。這段時期是法國歷史上政治、社會和文化變革的巔峰,也是一場不可避免的革命浪潮。

在法國大革命時期,國民公會於1792年9月21日成立,成為該時期的唯一國會,直到1795年10月26日解散。這段時期是法國歷史上政治、社會和文化變革的巔峰,也是一場不可避免的革命浪潮。

國民公會的成立源於1792年八月十日事件,當時國民立法議會暫停了國王路易十六的職務,並在未逃離的代表的領導下,召開了臨時國民公會,旨在草擬新憲法並選舉新的代表。這個新憲法規定,所有國民公會代表必須是年滿25歲、居住一年以上並能夠自食其力的法蘭西人,標誌著這是法國歷史上第一個沒有階級差別的議會,由男性普選產生的代表組成。

國民公會的749名成員分為吉倫特派(右翼,約160人)、山岳派(左翼,約140人)和中間派,也稱平原派或沼澤派。1795年10月26日,國民公會解散,其立法權力由元老院和五百人院繼承,行政權力由督政府繼承。

選舉在1792年9月2-6日舉行,但由於貴族和反對共和制選民的抵制,以及對受迫害者的恐懼,各省的投票率很低。儘管有資格投票的人數翻了一番,投票率僅為全體選民數量的11.9%,比1791年的10.2%還低。各省中只有11個基層省議會希望保留君主制。

國民公會在杜樂麗宮大廳召開了第一次會議,後來選定馬內日大廳為議場,最終落戶在杜樂麗宮劇院。國民公會成員來自各個社會階層,以律師為主。它通過各種委員會行使其法定和行政權力,包括救國委員會和治安委員會。

在吉倫特派主導的時期,國民公會採取了廢除君主制的立場,引發了對國王路易十六的審判。1793年1月21日,國民公會宣布路易十六死刑,標誌著法國歷史上君主制的正式終結。吉倫特派在後來的政治危機中遭遇困境,最終在1793年6月2日被山岳派和無褲漢(雅各賓派)的聯合攻擊中解散。

這一時期的國民公會見證了法國政治的巨大轉變,也在一定程度上定義了法國大革命的進程,從而影響了整個歐洲大陸的政治格局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